他叫李慶恒,1995年出生,安徽阜陽市阜南縣人,在蕭山一家快遞公司工作。不久前,他獲評杭州市高層次人才,認定類別為D類。根據杭州市相關規(guī)定,這個D類高層次人才,在醫(yī)療保健、子女就學、車輛上牌等方面都可以享受照顧,在杭州購買首套房還可獲得一百萬元的補貼。
“快遞小哥獲評杭州市高層次人才”的消息不脛而走,廣大網友和媒體紛紛點贊,認為此舉打破了“唯學歷”的人才觀。我以為,人才評價固然應該打破“唯學歷”,但也要警惕走向“唯努力”。
本人曾經從事人才工作多年,從全國各地的人才政策看,其實早已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“唯學歷”的人才觀。倘若各地人才政策都以學歷為唯一標尺,豈不太低智了?就拿本人所在市區(qū)來說吧,早在幾年前就提出了“不唯學歷,唯貢獻”的理念,并且落實到具體的人才政策中。一些沒有高學歷但有較強技能、較大貢獻的人才拿到了“人才卡”,躋身“高層次人才”行列。
所以,“快遞小哥獲評高層次人才”并非“首創(chuàng)”,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此舉就是打破“唯學歷”人才觀的“樣板”,希望各地“復制”推廣。“快遞小哥”“外賣小哥”在大家的印象中,就是“辛苦”“努力”的代名詞。可是,在當前社會,又有多少職業(yè)不辛苦,有多少人不得努力工作呢?
無論是農民工、環(huán)衛(wèi)工等一線勞動者,還是馬云、任正非等企業(yè)家,以及教師、“程序員”“公務員”等白領,誰能說誰不辛苦、不努力?倘若以“辛苦”“努力”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,豈不是大部分行業(yè)的人都可以獲評為“高層次人才”?即便只有快遞員能評為高層次人才,但一個人才就獎勵百萬,地方財政又得拿出多少資金?
這次能評上杭州市高層次人才,李慶恒說:“最直接的原因是去年8月參加的浙江省第三屆快遞職業(yè)技能競賽暨第二屆全國郵政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競賽浙江省初賽,并且獲得了快遞員項目的第一名。”
作為全國快遞行業(yè)規(guī)格較高、含金量較大的比賽的冠軍,李慶恒被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“浙江省技術能手”稱號。憑借這個稱號,經中共杭州市委人才辦、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,李慶恒獲評杭州市高層次人才,認定類別為D類。
也 就是說,“快遞小哥獲評高層次人才”僅僅是個案,不可能普遍復制推廣。雖然該快遞小哥沒有高學歷,但也有高技能,獲評為高層次人才也在情理之中。把高技能人才列為高層次人才,在全國各地并不鮮見。
“唯學歷”是片面的,“唯努力”也是片面的,甚至連“唯競賽”“唯證書”也未必科學。有些人拿到無數證書,但未必有本領、真貢獻。有些競賽動輒冠以“全國”乃至“世界”的名號,但并無多少含金量。對人才的評價應該是綜合的,既要看真實本領,更要看實際貢獻。
當然,“貢獻”也未必全是從物質、經濟角度來衡量的,有些人從精神層面作出突出貢獻,也可以提高其人才層級。比如,把見義勇為者列為高層次人才,就能對社會風氣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。
總之,“快遞小哥獲評高層次人才”可以點贊,但不宜盲目推廣。與其“唯學歷”“唯努力”,不如“唯貢獻”,而貢獻包括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