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億賣身后,物流界的“黃埔軍校”終成傳說

欄目:品牌動態(tài)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3-09

 

“留給德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……用速度跑贏時間,是我們唯一的生機?!?/strong>在2016年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,崔維星如是告誡道。

彼時,順豐和通達系或借殼或IPO,都完成了上市,只有起了個大早的德邦,在關鍵時刻,遭遇股災,IPO被叫停。

不愿為人刀俎的崔維星,兩年后,帶著德邦殺回上交所。

然而這次上市的意義已經全然不同,德邦從有望成為國內第一家具有快遞概念的上市公司,變成了第七家。

“追趕”一詞,日后成了德邦宿命式的必然。

時間滴滴答答流逝,很想跑贏時間的德邦,近期傳出已被京東收購的消息。各方信息整合起來,大致如下:2月28日早會崔維星對內宣布公司將被京東收購;京東已委派高層進入;崔維星6月左右徹底離開公司。

一篇《老崔淚灑當場,德邦告別一個時代》的文章,“崔老板一頓痛哭流涕向大家道別”的描述,更是為這一傳聞增添了幾分可信度。

這份可信度還有一個來源。今年1月份,互聯(lián)網上已經出現(xiàn)德邦被京東收購的消息,當時德邦出面否認了傳聞。而這一次,德邦的回應是:“一切以公告為準”。

前后對比,兩種不同的措辭,著實耐人尋味。

時至今日,德邦自2月28日起的停牌還在繼續(xù),從種種跡象中,似乎已經可以咂摸出一個結論,這個結論顯然指向了那個崔維星最不想承認的事實:德邦沒能跑贏時間。

昔日王者之姿

成立于1996年的德邦,資歷頗老。

那時,德邦還不叫德邦物流,崔維星一開始給自己的公司取名“崔氏貨運公司”。

起步階段,崔維星東拼西湊了10萬塊,在廣州大沙頭海印城租了間8平米的小店。

因為業(yè)務的開展,崔維星和“南航老干部航空貨運處”當時的負責人老鄧,結成了老相識。老鄧對這位畢業(yè)于廈門大學的年輕人青眼有加,那個年頭,文化人本就珍貴,干貨運的文化人就更屈指可數了。

1998年,南航老干尋找承包商,老鄧欣賞崔維星能吃苦還有文化,便轉頭向上面推薦了他,崔維星自己對這件事也挺上心,一來二去,這個差事就落到了他身上。

取得了南航空運代理權資質的崔維星,從個體戶成為了真正的老板。

他以“底價+幾毛”的低價策略打開市場,又以“空運合大票”的運營模式,推動了空運貨運界的革新,由于不滿足單純的航空運輸,他又在2001年開通了第一條廣京汽運專線,開拓了汽運散貨模式。

2013年之前,德邦的生意,都是獨一份。作為“大件快遞”獨創(chuàng)者,不同于順豐和通達系們的快遞業(yè)務,德邦的業(yè)務稱作快運,專做大件貨物運輸,目標客戶包括中小型制造企業(yè),以及有郵寄大件需求的個人或者團體。

不同于傳統(tǒng)小件快遞,中高端市場的大件快遞貨主們,在運輸價格之外,對于場景化、定制化的服務也十分看重。

為此,德邦自建線路770條,同時摒棄了外聘車,自己進口卡車590多輛,其中不乏沃爾沃、奔馳等具有極高品質和安全性的運貨車。

一邊是“空運速度、汽運價格”的優(yōu)勢,一邊是“大件找德邦、定制化找德邦”的良好印象,德邦已然成為國內大件貨運市場的頭號玩家。

這家不走尋常路的貨運公司,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,“零擔之王”。

所謂“零擔運輸”,是一個相對于整車而言的概念,從字面意思上來說,“零”指零散,“擔”指古代的扁擔。當需要運送的貨物不足一車時,就會產生高額運輸費用,為了降低費用,運輸公司通常將貨物按同一到站,湊整一車后再發(fā)運。

2010年,德邦以26.2億元的全年營收,坐上了國內零擔物流服務商的寶座,到2013年,德邦全年營收94億,是排名第二的天地華宇的一倍還多,這樣的領先優(yōu)勢,一直持續(xù)到2018年上市前后。

除了“零擔之王”的稱號,德邦還一度被奉為快運界的“黃埔高?!?。

從2005年開始,德邦就作為業(yè)內首家啟動校園招聘的公司,長期大量招聘應屆畢業(yè)生。

崔維星坦言,相對于閱歷豐富的老快遞員,他更喜歡“一張白紙”,因為在這張白紙上,可以更容易、也更深刻地植入德邦的服務理念。

為此,德邦設立了一套嚴格縝密的選拔和培訓機制。通常來說,入職的員工大都經歷過4-5輪面試的篩選,入職后還要接受一系列的培訓和學習。為了培育新人,德邦不僅在內部設立了導師制、輪崗制,甚至還提供前往外部機構學習的機會。

嚴格的選拔和培訓機制催生的,是大批專業(yè)的物流人才。

于是,當時的物流界,出現(xiàn)了哄搶德邦員工的盛況,這些競爭對手們甚至在招聘時直接放話“德邦的員工優(yōu)先錄用”。

起個大早,卻趕了個晚集

2018年德邦上市后,崔維星決定加碼快遞業(yè)務。

隨著電商市場的迅速崛起和不斷發(fā)展完善,快遞業(yè)務隨之水漲船高,快運和快遞之間的界限也不如先前那般涇渭分明。

崔維星認定零擔快遞化趨勢,意圖舉全公司之力,徹底打破快遞和零擔之間的邊界。

這一戰(zhàn)略重心的轉移,首先反應在公司名稱的變更上。2018年7月2日,德邦在水立方舉行戰(zhàn)略發(fā)布會,正式從“德邦物流”更名“德邦快遞”。

當晚,德邦董事長崔維星接受了媒體的采訪,他說,“快遞行業(yè)目前市場環(huán)境競爭是比較激烈,但我還覺得不夠激烈。因為現(xiàn)在是所謂的二線快遞比較艱難,所謂的一線還行,但是未來也會越來越激烈?!?/span>

很明顯,說這句話的崔維星,劍指一線快遞。

但從日后的結果來看,德邦的這次轉型,好比“大炮換鳥槍”。

身兼“零擔之王”、“黃埔高?!钡拿雷u,德邦的轉型看起來的確頗具想象空間,可崔維星還是樂觀了。

2018年的快遞江湖,已被通達系、菜鳥系和順豐等企業(yè)分食,同質化現(xiàn)象的嚴重,導致快遞行業(yè)競爭尤為激烈。德邦的自營體系尚且需要驗證,從混亂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更絕非易事。

對于大眾來說,“大件找德邦”的最初印象早已深入人心,因此新市場的開拓,遠不及預期。

從近些年德邦凄涼的財報數據來看,不僅快遞業(yè)務發(fā)展受阻,德邦一直引以為傲的大件快運業(yè)務,營收也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零擔王冠也落入他人之手。

2021年上半年,實現(xiàn)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65.84萬元,同比下降89.88%,扣非后下降366.6%,全年實現(xiàn)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,同比上一年預計減少67%-87%。

想要靠快運和快遞“兩條腿”走路的德邦,反而在物流行業(yè)下半場的較量中,愈發(fā)失速。

沒有企業(yè)的時代,只有時代中的企業(yè)

在2014年第四屆中國移動互聯(lián)網大會上,今日資本創(chuàng)始人、投資女王徐新上臺做了一場演講,她說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,有兩個半案子,每每想起總會追悔莫及,德邦物流占了其中一個。

當時的德邦并不賺錢,又恰好趕上員工罷工,尤其后面這一點,讓徐新思忖再三,還是選擇了放棄。

直到后來站在局外人的角度,再看德邦,才驚覺自己是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”。

那時候崔維星正在搭建德邦的物流網絡,布局網絡不僅不賺錢還燒錢,但這種燒錢是為了未來成規(guī)模后,更好的賺錢。

崔維星的遠見,一如當年的劉強東,他們都信奉堅持長期主義,會帶來更大的回報。

自從京東自建物流后,就一直通過并購強化“三駕馬車”之一的物流板塊。

京東最早和德邦接觸,可以追溯到2019年前后。但很顯然,當時雙方并沒有談妥,因為京東轉頭收購了跨越速運。

那個時候的德邦快遞,盡管大勢已去,但尚且還有和京東周旋的余地。

但如今,從其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,德邦盡管在快遞票數和收入上有所增長,但市場份額被侵蝕嚴重,已不足1%。

對于京東來說,如果此次收購為真,德邦幾十年在快運行業(yè)的積累將大大補足京東在大件快遞上的短板,京東物流的布局將更加完善,在與順豐的競爭中,又贏得了一個籌碼。

從行業(yè)角度來說來說,這有利于多元經營,以及快遞行業(yè)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。

對于崔維星來說,拋去個人情感不談,德邦快遞此時被京東物流收購,是一個不算太壞的選擇。

時間回到1985年的夏季運動會場,喜歡長跑的崔維星,任他的汗水淋漓在5000米長的跑道上,不顧一切,只是往前沖,那一次他跑贏了所有對手,獲得了第一名。

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得第一,一如他知道自己并不一定就能做好快遞,“德邦做好了就是傳奇,做不好就是傳說。”多年前他這樣說道。

如今,縱使英雄遲暮,也是一首動人的詩,當一個時代的王者選擇謝幕,掌聲響起。

作者:李迎